收緊貨幣供應 力遏樓飈通脹

專欄

發布時間: 2013/02/07

分享:

分享:

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,截至2012年末,內地的廣義貨幣供應量(M2)餘額為97.42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是國內生產總值(GDP)總量51.93萬億元之比的1.88倍。

這使中國內地成為全球最大的「印鈔機」,其貨幣供應總量接近全球貨幣供應總量的四分之一,比整個歐元區的貨幣供應量還要高,而且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的1.5倍。

M2逼百萬億 全球量寬之冠

按照官方昨天(2月6日)公布的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一美元兌6.2881元人民幣計算,97.42萬億元相當於15.5萬億美元。

在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,世界各國的央行實施寬鬆政策積極刺激本國經濟,美國推出了量化寬鬆政策(QE)。然而,美國的貨幣供應沒有大幅增長,相反,中國卻在大規模印鈔票,4萬億元政府投資,以及2009年10萬億元新增信貸,從2008年至2012年的短短4年間,貨幣供應量增加了50萬億元,比美國、歐洲和日本的寬鬆政策更寬鬆。

1996年,內地的M2僅5萬億元左右,2000年也只是13萬億元,2008年是47.48萬億元,到了2012年,M2已經逼近100萬億元,達到97.42萬億元,成為了全球最大的印鈔國,並很快突破100萬億元大關。如此的印鈔票速度確實恐怖,將為未來的經濟埋下危機。

超發的貨幣去了哪裏?樓市顯然成了吸收貨幣的最大資金池,貨幣超發成為了推高樓價的元兇之一。

貨幣超發的結果,是引發通貨膨脹,貨幣對內貶值。在對未來通脹上升和貨幣購買力下降的預期下,為了保證增值,人們都跑到房地產購買房子實物去,此舉進一步推高樓價,吹大樓市泡沫。

2003年,北京樓市商品住宅的成交均價是4,456元/平米,2012年成交均價是2.07萬元/平米,也即是說,10年間北京樓價上漲了近4倍,而在過去10年,貨幣供應量也增加了近5倍。

因此,從此前傳出的2013年貨幣供應量增長13%,到今年末,M2餘額將到達110萬億元。所以,即使剔除貪官擁有大量房產和地方政府維持高樓價等因素,今年內地的樓價特別是一綫大城市的樓價,還會繼續上漲。

樓價上漲加速 京滬升逾2%

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,樓價漲幅加快擴大。今年一月份,該院監測的全國100個城市的樓價環比去年12月上漲了1%,漲幅比上月的0.23%高出0.77個百分點,其中,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深圳等4個一綫大城市一月份樓價環比都超過了2%,北京和上海分別上漲2.27%和2.3%。

過去幾年,內地貨幣超發沒有引發惡性通脹的主要原因,是資金進入樓市。所以,盡管中央政府出台被稱為「史上最嚴厲」的樓市調控,但是,在央行貨幣政策過度寬鬆不斷印鈔票的背景下,加上權貴既得利益者的阻撓,樓市在調控聲繼續上漲。

有專家為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辯護說,不應該片面用M2/GDP之比來看問題,這個比例比較高的國家大多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體系,從社會融資規模與GDP比重看,美國等國並不比中國低;此外,中國的儲蓄率高,本外幣存款餘額94.29萬億元,其中,居民儲蓄超過60萬億元,流通中貨幣(M0)餘額5.47萬億元。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,2012年內地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5.76萬億元。

貨幣超發 成催谷樓價元兇

盡管官方否認貨幣超發,但過去幾年內地貨幣確實嚴重超發,並成為推動樓價不斷上漲的主要元兇之一。中國央行缺乏獨立性,其貨幣政策也早已經扭曲了,不能反映現實的供給量,印出來的鈔票都跑到暴利的樓市,而實體經濟信貸卻非常緊張,民企借貸無門被迫走向民間借貸,為地方金融風險埋下了定時炸彈,溫州的金融危機就是例子。

貨幣超發為未來的經濟埋下風險,當前大城市樓價蠢蠢欲動加速上漲,如果不適度收緊貨幣供應量,不抑制地方投資過熱的苗頭,今年一綫大城市的樓價可能再次面臨失控飈升的風險,通脹壓力增大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
撰文 : 林美芬

欄名 : 北京觀察
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